非药而愈 第六篇

一凡 朗读
2021-10-09

src=http _img.boting.co_Uploadfiles_book_2018_12_17_726508815_240.jpg&refer=http _img.boting.co&.jpg


宝宝哭闹、贫血和湿疹可能是同一原因

在母婴健康的范畴,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母亲吃到什么,孩子就吃到什么。这一点已经被现代蛋白质组学手段所证明。科学家发现,喝牛奶母亲的初乳中含有牛的酪蛋白!这说明牛奶的蛋白质被母亲摄入后,在母亲肠漏的状态下进入她的血循环,最终到达乳腺,并富集在乳汁里。母乳里有一点牛奶的蛋白质又如何?大多数婴儿都喝牛奶呢!但如果您是肠绞痛(Colic)患儿的母亲,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想法。
01
婴儿肠绞痛一般发生在出生后第1-3个月,并持续两三个月,患病率高
20%~30%.其表现为婴儿不停地哭闹,即使喂奶也不能缓解。
现在我们知道,肠绞痛发作时,婴儿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或肠胀气引起肚子疼。因为婴儿表达不出来,只好不断地啼哭。好可怜的孩子!
目前的治疗药物包括抑制肠胃痉挛的盐酸双环维林(Dicyclomine)和抗发泡剂二甲硅油片(Simethicone).不幸的是二甲硅油几乎没有帮助;而盐酸双环维林可能引起一系列消化道副作用。
02

妈妈们网上查资讯或咨询医生,通常只能得出结论:肠绞痛原因尚不明确!但是最近一篇临床案例报告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一位婴儿出生一切正常,1个月时出现肠绞痛。母亲本人在医生的建议下停止喝牛奶,肠绞痛消失。2个月时,母亲给婴儿尝试一款牛乳配方奶粉。3小时后,孩子全身泛红,开始发低烧。送到医院后发现心跳193,血压103/58,呼吸32,典型的过敏症状。之后的检验证明是牛奶配方过敏。类似的案例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报道过。肠绞痛与婴儿喝牛奶或者哺乳的母亲喝牛奶之间呈现开关关系。不管是婴儿还是母亲喝了牛奶,都同样会导致易感儿的肠绞痛或其他过敏反应。

所以母亲的饮食很重要。,现喝牛奶的儿童更容易缺铁。荟萃分析发现,喝牛奶的婴幼儿与食用配方奶粉的婴幼儿相比,其惠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提高近3倍。

可能的原因包括:牛奶铁含量低;牛奶中的钙和酪蛋白妨碍铁的吸收。更重要的是,牛奶过敏会造成肠道失血。一项研究发现,当给5个月的婴儿喂牛奶,28天以内粪便血红蛋白达到峰值。这说明婴儿开始因为过敏,而从肠道失血。一位母亲因为1岁多的孩子严重贫血向我咨询。医生曾建议给孩子喂红肉。血液化验显示,孩子的血浆IgE(过敏性免疫球蛋白)高达7800(正常成人低于165)!我建议避免牛奶和其他动物性食物之后,孩子一切恢复正常。
04

香港著名儿科医师梁淑芳在《你可以不喝牛奶》一书中指出,牛奶是非常致敏的饮品。最常见的儿童牛奶过敏包括湿疹、痰咳、情绪不稳和腹痛。梁医生建议,母乳不足的妈妈可以用大豆婴儿配方奶粉替代牛奶。
大豆配方是否安全?综合至今为止的所有研究,科学家发现,喝大豆配方奶粉的婴儿在身高体重、骨骼发育、免疫力、认知、生殖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等方面和母乳喂养的婴儿没有区别。需要强调的是,婴儿大豆配方奶粉与豆浆不同,仅用豆浆是不能替代母乳的。我经常收到另一个问题:小孩什么时候开始补充维生素B2?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回答?
我的答案是:断奶后就要开始补充;断奶前母亲补充。因为母亲吃到了就可以通过乳汁传给婴儿。当然,母亲需要摄入两个人量的B2才够。响乳期母亲的饮食至关重要。婴儿需要什么,母亲要补充什么。同样,如果不想让孩子吃什么,母亲也不要吃什么。因为动物性食物富集环境毒素,最好的母乳来自素食妈妈。

宝宝饮食:如何简单赢在起跑线

从1946年第一版开始,本杰明·斯波克(Ben Spoek)的《育儿经》一直是育儿方面最权威的畅销书。到1998年斯波克医生去世,《育儿经》已经被翻译成42种语言,总销量突破5000万册。根据当年纽约时报的报道,这本书是半个世纪以来除圣经以外销量最大的书籍。同年,《育儿经》第七版问世。从这一版开始,斯波克医生建议所有儿童和他们的父母遵循纯植物性饮食,除了生命的前两年。根据斯波克医生建议,断奶之前婴儿唯一可以吃的动物性食物是母乳。婴儿的出生与第一口奶婴儿指从出生到自然断奶的发育阶段。(现在有些人到七八十岁还在喝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式,可是我国6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只有20%.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在偏离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的原则。出生后,婴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消化道菌群。近十几年的调查发现,健康的消化道细菌生态,会直接影响婴儿发育,甚至一生的健康。

研究发现,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是保证初建菌群健康最关键的两步。在分娩的过程中,婴儿的身体被母亲产道准备好的细菌涂抹了一遍。第一个
植入婴儿消化道的益生菌就来自产道。然后,随着第一口初乳,大量的益生菌和益生元进人婴儿体内,为之后重群结构奠定了基础。除此以外,在围产期使用抗生素也会对婴儿菌群的建立造成不可预的响。如果没有采取自然分娩,或者新生儿没有吃母乳,抑或用产期抗生業影响了母想的离群平衡,那么婴儿的生儿役有吃年判,押的不节,这会失衡,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台湾学者Eric Hsu提出了“醒眠之钥遗失症候群”的假说。他发现,自的症、多动症、忧郁症、狂躁症等精神疾病与剖腹产、非母乳喂养以及抗生素的位用有很大相关性。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母乳喂养的婴儿长大以后肥胖和慢性病的风险降低,爱吃蔬菜的概率提高1.6倍。研究表明,初乳所含的免疫球蛋白IgA对婴儿的感染抗原有特异性。换句话说,母亲乳汁里面的免疫球蛋白是专门为了帮助孩子抵御特定外来病原体的人侵而产生的。研究还发现,早产婴儿母亲的乳汁与正常出生婴儿的母乳的成分有所不同。很可能这些不同是母体为婴儿的特点量身订制的。

近年发现,母乳里面不但含有益生菌、益生元、免疫球蛋白,还含有免疫细胞,甚至干细胞。科学家认为这些细胞对于婴儿抵御病原体人侵、发育甚至一生的免疫识别都有不可思议的影响。正因为母婴之间这种密切的传递关系,哺乳母亲的饮食非常重要。如果母亲摄入了对健康不利的物质,也会直接影响到接受乳汁的孩子。因为母亲吃到什么,孩子就吃到什么。由于富集作用,动物制品是环境毒素含量最高的食物,又由于吃母乳的婴儿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这些毒素在哺乳的过程中加倍传递给婴儿。
母亲在哺乳期间摄人牛奶或奶制品与肠绞痛、贫血、湿疹、一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所以,如果不想让孩子吃什么,母亲就不要吃什么。最健康的乳母饮食应该是纯植物性饮食。

辅食添加要慎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婴儿的前6个月应尽量进行纯母乳喂养。一种观点认为,4-6个月以前,婴儿的肠道是天然肠漏的,过早开始辅食,可能会造成有害外源物质入血,引发过敏、自身免疫等反应。米是最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所以在添加辅食时,应该首先添加,并且按照从稀到浓的次序进行。

在美国,一般建议铁强化的米糊。因为母乳的铁含量很少,到了第五个月,婴儿体内的铁储备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婴儿铁的补充全靠辅食。铁元素对于血液健康和能量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过程的健康与否会影响婴儿的智力发育。研究发现,中国婴幼儿贫血比例20%~40%.随后可以尝试燕麦糊。面食更容易引起过敏,最好等到8个月以后才开始加。

6~8个月可以喂蔬菜和果泥了。煮得烂熟的土豆、南瓜、豌豆都是很好的选择。水果可以加香蕉、牛油果等。一样一样地加,每加一样新的食物要间隔几天。

8~9个月,婴儿已经可以吃常见的谷类食物了。这时开始添加高蛋白的豆类食物。豆腐和豆泥是很好的选择。

一般来说,1岁左右,婴儿进入断奶期。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母乳喂养至少到1岁。

断奶期也是肠道菌群再塑的重要时期,一些发酵抗性淀粉的细菌在此期间的功能达到最高。所以严格地说,婴儿的肠道到这时才真正成熟。

幼儿期饮食

幼儿期指1-3岁这段时间。这个阶段,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送其活动范围也增大。幼儿期是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孩天然喜欢瓜果,要多退导孩子吃天然健康的蔬、果、豆、谷利坚、的大人自己的作决定。

很如孩予不离欢吃蔬菜,可以反复禁试,改变新作方法,或者和他已食物混在一起。也可以让他们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提高他们对健車食物的兴题。大人要以身作则,因为孩子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

这个阶段,孩子的胃容量有限,一天三餐赶不上发育的要求,一般需要5-6餐。想吃就吃,但是要在健康食物里面选择。每一餐的食物不要太多样太复杂。太多不熟悉的食物反而可能让孩子产生展惧感。

幼儿期虽然很短,但是不健康的饮食反而可能对孩子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肉类,尤其是加工肉类与儿童白血病有很大相关性。一项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一次以上的腊肉或熏鱼,提高儿童白血病罹患风险74%.这项研究结果和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科学家认为,儿童急性白血病风险增加与加工肉类所含的致癌物亚硝胺,以及肉类升高体内的促癌因子IGF-1相关。

都说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的起跑线。在健康饮食方面,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不过父母也不必太紧张。只要坚持健康饮食的最基本原则,用植物性食物设计孩子的餐盘,比成人适当多吃一些坚果,多运动多晒太阳,聪明健康的宝宝不需要操很多心。

正如斯波克医生说的:“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但是父母需要把握方向盘。”"The child supplies the power,but the parents have to do the steering.是什么提前了中国艾孩的初潮?
近年来不断有女孩过早性发育的新闻。比如某女孩7岁就来例假;某女孩2岁胸部就开始发育了。。。。。。。。研究发现,全球儿童的性发育呈逐年提早的趋势。1980年,中国女孩的平均月经初潮年龄是13.75岁;到了2002年,初潮年龄提前到12.25岁。根据国内多项调查,现在中国女孩的平均发育年龄已经提早到9.69岁!请注意这个因素同样适用于男孩。
柯林·坎贝尔《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食物对妇女一生中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可能影响更大的是我们食物中的雌激素(因此女孩性早熟的风险更高)。为了使奶牛产奶,人类在牛奶生产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雌激素。这些雌激素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牛奶和奶制品。不再产奶的奶牛最终被加工成汉堡。于是雌激素通过奶制品和汉堡悄悄地进入了孩子的身体。此外人工养殖的水产曾经被曝常规地加入避孕药。这些雌性激素如果被孩子吃了,会扰乱他们的激素系统。反应在女孩身上,就是性早熟。
03

对人工类(环境)雌激素的研究发现,一些工业污染物,比如塑化剂、多氯联苯等物质,其三维结构和雌激素有相似之处,可以作用于雌激素受体,产生类似于雌激素的功能。这些污染物进人环境,污染了人和动物的食物和水源。动物摄人后,由于不性激素水平性早熟给孩子乃至家庭造成很多困扰。

性早熟促进骨骼快速定型,使身高生长提前停止。于是虽然孩子暂时看着高一些,但是最终的生长时间受到挤压,有些孩子以后只能长到1.4米。
性早熟的另一个危害是心理上的。性发育成熟了,但是心理尚未成熟。处于发育期的孩子有一种求同心理。尤其是女孩,发现自己和小伙伴不一样,往往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有时会带到成年。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性早熟?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几个因素提高性早熟的风险:饮食;肥胖;性别(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性早熟)。而肥胖本身就是饮食因素造成的。
01

当今社会是个蛋白质崇拜的社会,人们往往把蛋白质等同于营养。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于是孩子成了家庭的蛋白质倾倒中心,各种鱼虾肉蛋奶,要多少给多少,生怕孩子吃亏了,于是培养出很多小胖墩。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肉类消费猛增了十几倍,从每年700万吨,
猛增到每年8600万吨。蛋白质是促进生长的,动物蛋白尤甚。高动物蛋白的饮食导致细胞丰富的氨基酸环境,促使生长激素IGF-1和胰岛素的过多分泌。此外精制碳水化合物(比如白面白米白糖)的大量摄入,也升高了胰岛素和细胞环境的葡萄糖。高IGF-1、胰岛素、氨基酸和葡萄糖水平传递给细胞一个“营养过剩”的信号,最终导致过度生长和过早发育。
02

在《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坎贝尔博士讨论了动物性出定对女人一生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动物性饮食的特点是高脂、零纤、高胆固醇。这种饮食导致性激素不易排出,造成性激素的迅速积累,诱发性早熟。能有效地分解或排出,导致富集效应。人吃了富集过的食物(鱼虾肉蛋奶),因为也不能有效地分解或排出,导致人工类雌激素继续在人体内进一步富集,并不断刺激雌激素受体,诱发早熟。美国调查发现,婴儿、青少年和成人,如果遵循多肉多奶制品的饮食结构,会摄入2倍于普通人的塑化剂。而短短5天的素食,即可降低普通人塑化剂的摄入70%.
04

大豆、藻类等植物性食物也富含一种类似于雌激素的天然物质-异黄酮。很多媒体和专家把儿童性早熟归咎于异黄酮,认为是喝了豆浆或吃了豆制品造成了发育提前。Come on!请讲讲逻辑!中国人吃了几千年大豆(非转基因),喝了几千年豆浆,也没看到女孩的月经提前,怎么忽然间大豆就变成问题了呢?研究发现,和雌激素不同,大豆中的类雌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雌激素受体,有更弱的结合力,也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功能。
而植物类雌激素与人工类雌激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异黄酮类物质在体内可以很快被排出或代谢掉,人工类雌激素不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异黄酮对人体是双向调节的:对雌激素过高的可以降低体内激素作用,预防乳腺癌,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对雌激素过低的可以补充体内激素作用,改善更年期症状。
小结

不管是因为动物蛋白摄入太多,还是因为肉蛋奶里面的雌激素,抑或是动物制品中富集的人工类雌激素,动物制品是当代儿童性早熟的主要原因。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湖北一位15岁的男孩克长》“B罩杯”了。

避免动物制品是预防儿童性早熟和性别问题的最佳饮食方案。

没有健康,我们拿什么面对世界的未来?

在博鳌参加未来论坛时,大家都在谈世界走向何方、中国引领未来、少年强则国强等。

那么,孩子是世界的未来。

我只想谈谈,我们的孩子在吃什么?
01

近年来重视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学校越来越多,这些学校的一个特点是只给学生提供素食餐点。

社会人士及很多家长担心素食不能提供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未成年的孩子能吃素吗?

前面已经谈到,最专业的营养机构,世界上最大的营养师专业组织-美国膳食营养协会如是说:对于所有年龄和生理阶段的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儿、儿童、青年、成年和运动员,合理规划的素食,包括纯素,很健康,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并且对防治一些疾病有健康益处。
02

这种立场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美国洛马琳达大学早期(1991年)的一项研究涉及1700多名儿童,发现素食儿童的身高发育和非素食儿童没有区别。

1997年,一项英国研究发现,所有的体检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上臂皮皱厚度、中上臂围,素食儿童和非素食儿童没有区别。

2002年,美国科学家对31个中学的4746名学生进行了营养调查,其中6%的学生遵循植物性饮食。结果发现,素食学生的脂肪摄入达标率为70%,非素食学生则低于50%;素食学生饱和脂肪摄入达标率为65%,非素食为40%.也就是说,素食学生摄入较少的有害健康的脂肪/饱和脂肪。素食学生比普通学生多吃一倍的水果,他们的铁、维生素A、维生素C、叶酸、膳食纤维的摄入都更高更健康。

2008年,澳大利亚的“学校运动与营养调查”对215名14~15岁的素食学生做了详细的体检。结果发现,素食学生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包括体重指数、腰围、胆固醇指标都有更好的得分。对于一般健康指标,如血红蛋白、平均身高、骨骼发育等,素食学生和他们非素食的伙伴没有差别。这项研究还发现,造成素食学生优势最重要的因素是饮食,而锻炼不会影响
健康风险因素。
03

多项研究发现,素食者和素食儿童在多项情志/心理指标上比非素食儿童得分更高。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小,更开朗,更能和社会连接,更富有同理心,更有活力和动力。

采取纯素饮食的孩子甚至在平均学习成绩上也超过非素食的孩子。看来素食对于发育中的学生不但没有问题,反而有很大好处。美国儿科泰斗Ben Spock在他的第七版及以后版本的《育儿经》中写道:“2岁以后不宜给孩子吃任何动物性食物。”换句话说,这本最权威的《育儿经》是推荐所有人一生遵循植物性饮食的。(2岁前可以吃的动物性食物是母乳!)
2017年,美国洛杉矶联合学区已经开始了纯素食午餐的试验计划。
04

在地球的另一侧,由于营养过剩,当前中国学龄儿童中富费病的发病事
攀升。2016年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学龄儿童男女超重或肥胖率分别为17%和27%,而两年以前的数据为14%和23%.前文提到,现在中国女孩的平均初潮(发育)年龄,已经从1980年时的13.75岁提早到9.69岁!

19岁的中国学生,粉刺发病率高达50%.

近年的研究发现,中国肥胖儿童高血糖检出率达到了66.6%,而且每年以
14%的速度增长。超重、肥胖儿童的高血压发病率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1.31倍和1.82倍。一项24篇文章、涉及13万人的荟萃研究发现,中国儿童血脂异常的总发生率为25%.其中2~6岁的检出率为9%;7~18岁则高达32%.
05

太多研究已经表明健康素食是预防和逆转三高、肥胖等富贵病的最佳方案。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的孩子不是能不能吃素食的问题,而是需要马上开始素食。

如果任由现在的趋势发展,让三高、四高、五高在我们的校园里蔓延,那时候再想起在饮食上做减法,可能有点晚了。站在新的起点,面对世界的未来,大家都该静下来想想,正确的目标,和下一站。
再这样下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将是未老先衰的病秧子!

阅读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