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篇
有时好人不得好报,作恶的人反倒走运,因果报应也能讲的通吗?
网上有人说:你看雷锋、孔繁森那么善良却早早丧命,可是某某人时常作恶却很有钱,好像好人未必有好报,因果律岂不是失灵了吗?非也,这是因为不明白一个道理:果报有异时、异地、异处而有不同,简单讲果报是不会在“因”发生时立即就报。好比种树,种子刚下到土里马上就能结果吗?又比方借钱给人家,哪有才交到他的手立刻就要人家来还的道理呢?
“为善必昌,为善如不昌,乃是自身仍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为恶如不殃,乃是自身仍有余昌,昌尽乃殃。”一个人行善固然会受善报,然而在此之前(包括前世)所种下恶因而产生的恶报犹未受尽,仍然应当继续承受,恶报受尽再接受应有的善报,佛教讲的因果报应包括前生、今生、来世三世。有的是前生造的因,今生才结果;有的是今生造的因,当生就结果;更多则是今生造的因,来生或多生以后才有结果。这就和种树结果有早有晚一样,桃三杏四梨五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有人虽然今生造恶无数,但是他前生所造的善业导致他今生事业有成,之所以现在没有受到恶报,那是因为他前世的福报还没有受完,必须等他耗完了这些福报恶报才会显现,可能是今生也有可能是来世。因果律对任何人都平等一如,总不能因为他今生干了坏事就把他前世做的善业一笔勾销吧?所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善、恶两不相抵,这才公平合理。纵观历史,身为贪官恶人生前富贵又能传子传孙安享天年者能有几个?和珅?胡长清?赖昌星?
2为什么有人刚一出生,尚未具备行善或行恶的能力之前便有各种不同报应:有的生来眉清目、聪明可爱,而有人却肢体残缺?有人幸运的出生在富贵人家,有些人却出身贫贱?
这些现象说明因果律真实不虚,前世所做的种种善、恶行化作“种子”落入到自己的如来藏当中,并将其带到了今生,一旦有了适当的土壤和雨水,时间一到,自然种子就会破土而出,谁也无法阻止它的发生,包括诸佛在内。除非当事人在自己懂事以后通过忏悔往昔所造的恶业,改恶从善,去染还净,命运才会得以改变,这同样属于前因后果。因果律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绝对平等法则,任谁也无法改变,这是由如来藏的体性决定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符合佛理么?
如果今生造作杀业,这个恶种就一定会被记录到如来藏当中,成就未来不好的异熟果报-一他的未米世不可能长存。经云:“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经就是这个道理。可是他在接触佛法后因为深信因果,对于自己所造恶业感到非常惭愧,除了如法忏悔之外,还去主动补救,做了大量有益于众生的善事,这样所造恶业之恶种便被一点一点清洗,未来不好的异熟果报就会重罪轻报。特别是弘扬了义佛法,破邪显正,这样法布施的功德非常之大,以至于根据因果律“重业先报”的原则,他原本造作的恶业相比之下反倒成为“轻罪”,不但不会堕于三恶道,反而步入佛门得人天福报,未来成就佛果。这句话的意思应当这样理解,并不是马上就能成佛。
4请问舍寿(死亡)的过程如何?
人一断气,呼吸心跳停止,今世一切意识造作瞬间移至第八识如来藏以带到来世。这时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如同电影播放那样在自己眼前闪现,其中做对哪些事,做错哪些事,自己的意识心都一清二楚(一些濒死之人事后常能回忆起这种“记录片播放”)。接着地、水、火、风四大开始分离,如来藏一分一分离开身体,同时现起另一个肉眼难以看见的中阴身,这时候才算进入真正的死亡,唯识学称之为正死位。现代医学把心脏停止跳动作为死亡的依据是错误的,因为这时人还没有真正死亡,所以才会出现“死而复活”的现象。正常人死时就好象睡眠一样浑然不觉,在自己的中阴身现起时能够看到自己的亲友围着自己的肉身哭泣,和谁说话谁都不理睬,这时候才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大概真的“死”了。无论这个人将要往生到人道、鬼道还是畜生道,抑,因光或是往生到天道,都会经历中阴阶段。唯有两种情况没有中国身:一种是大善之人死亡。因为他生前在世间曾努力布施、修十善业道、又修习了禅定等,死时无中阴阶段,而直接往生无色界。这类人死时没有任何的苦受。
另外一种是大恶之人死亡。由于他生前造诸恶业,所以死前痛苦万状,然后昏迷不醒,待意识心现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已然落入地狱中受苦去了。往生地狱之人是不经过中阴阶段的。一失人身,万劫难复,直到地狱业尽再做饿鬼,饿鬼业尽再当畜生,畜生道业报尽后才会重新得到人身。
如何判断这个人是去了哪一道?人死之后在他身体完全凉透了,哪个部位尚有余温就说明他的去向何处。“人胸、鬼腹、顶升天,傍生膝盖离,畜生脚底板。”比如胸口是热的,说明这个人依然会去人道,以此类推。
5人死后重新投胎,这事是真的吗?
当我们这一世结束,在下一世投胎之前会有一个过度,如来藏在我们死去的色身旁生出了这个中阴身,也是世人常说的“灵魂”。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如来藏一点点离开我们的色身,来到中阴身中开始执持运作,而色身由于不再有如来藏执持于是渐渐
变成了一具僵硬冰冷的尸体。中阴身只有七天寿命,在第一个七天如果没能成功投胎就会消失,这时第二个中阴身便会现起,继续寻找来世父母准备投胎到受精卵中。如果在七个七天,也就是四十九天之内都未能顺利投胎,就成了孤魂野鬼。中阴身的相貌与下一世即将投生的众生一模一样,比如某人舍寿后,根据他的善恶报,下一世将会沦落到畜生道去做一只猫,那他死后,他的如来藏就会为他出生成一只猫的中阴身。当这个猫的中阴身看到与自己有缘的两只猫父母在和合,他马上就会投身到那个猫的受精卵中,成为一个新的生命,这时的中阴身就消失不见了。所以说,真正永恒存在的是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而如来藏没有自我意识,去往何处都是被第七识末那所牵引。看一个人学佛如何,关键要看他是否改变了末那识的惯性思维,而不像常人那样无法掌控自己命运。这是生命的最高智慧,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生命的轮回过程不仅佛经有讲述,古往今来无数修行人亦有亲身回忆,乃至一些人用天眼亲见自己往世。就是说,这是能够超越一切语言文化反复验证的,完全符合科学标准。
6中阴身时会有怎样感觉?
当人气绝命终中阴身现起后,意识便会觉得迷茫,思量自己是已经死了呢,还是还没有死?恍惚见到亲属家人如同梦中,接着进入昏沉迷惚,待三、四日后始觉清明,这叫做初入中阴境,当他清醒的时候又能见到家属们了。根据各人生前所做不同的善、恶业,中阴阶段会出现各种幻境。有的因恶业招感而现种种恐怖的境象,因惊怖而狂窜逃命,以致堕入三恶道。其实这一切都是业识所变现的虚妄现象,中阴身不是血肉之躯,所以不会受到伤害。此时只需安定心神,随线不动,一心念佛、忆佛,幻境自会消失。有时还会有悦意可爱的各式各样情景显现,一不留神受其诱惑误入歧途而失去人身。如若此时有人对他开示:“你已进入中阴境界,最应注意的是,切莫再于世间有任何贪恋,当一心忆佛,佛菩萨一定会帮助你。”这样反复开示并唱念佛号,逐渐使其情绪安定下来,有助于得生善处。生有所为,老有所养,死有所归,方称得上是有福之人。
7怎样判断自己的前世?
从地狱里来生而为人的特征是:声音嘶破,像骡马的声音,说话着急,常常小心怖畏、身体战栗,对人对真理没有信心,身边没有什么亲人朋友,梦中常见大火、热汤沸腾、群狗追逐,或常梦见自己东奔西走找不到归处。从畜生道转世为人的特征是:暗钝少智、懈怠多食,性格怯弱,乐与愚蠢人做朋友,喜欢黑暗、浑水、嚼草木,喜欢用头抖动来驱赶蚊虫苍蝇,不怕污秽、随地卧倒、喜欢绮语,常梦见自己在田野吃草等。从饿鬼道转世为人的特征是:头发色黄、怒目而视、饥渴悭贪、嫉妒、爱吃,喜欢丰富的饮食,喜欢背后说人,喜欢积聚不乐布施,不喜欢见善人,看见财物欲心炽盛,得少许财物便生欢喜,看见别人有钱就嫉妒。从修罗道来生人中的特征:心高我慢、常喜愤怒、乐于争斗、身体强壮、眼白如犬、齿长多露、力气大、好战、喜欢两舌。从人道来的特征是:贤直、亲近善人、苛责恶人,守信、乐好名声,爱工巧之术、有羞耻心,喜欢布施、会观察、善于语言。从天道来转世为人的特征是:为人端正、喜欢清净、爱香、花,爱好高雅、不染俗习、只和上等人来往,喜欢精致五欲,好房子、好衣服、首饰等。如果您善道的特征较多无须得意,因为仍在轮回中,还是凡夫一个,福报耗尽下辈子堕入恶道也说不定,有什么值得骄傲?如果您恶道的特征明显也无须自卑,“知耻而后勇”,只要痛下决心,改正恶习,命运就会改变。
事业篇
企业家应如何看待自己的财富?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道德经》),企业家不妨自己算一算,自家的资产到底有多少。当然,这里指的不是你的有形资产,因为那是有数的,会计账面上就能查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无论你有多少,百万、千万、上亿的资产,在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一分都是带不走的。所以佛家有话“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业”指的是你的无形资产。
一个人的财富无非有两种:外财和内财(一般“内财”是指我们的色身,此处是指业、福德)。有形资产是你的“外财”,无形资产是一个人的“内财”,“内财”看不见摸不着,却是远比金钱更有价值,因为一切看得见的财富无不来自于此。与外财的不同之处是,内财能带的走,祂会变成善业的种子存入如来藏之中随同你一起到未来世,供你在未来那个陌生的世界里成家、立业、百般受用。换句话说,你今生所拥有的全部财富,无不都是前世的那个“你”鞠躬尽瘁一分一分所积蓄的内财,在今世的变现,别忘了,这财富可是用一分少一分的!如果只顾挥霍而不知积蓄,早晚会有吃光花尽的一天,来世一文不名成了穷光蛋。大财德养,意思是说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有德,方能“载物”。
2什么叫做“命中注定”?
所谓命中注定意思是说,自己这一生的剧本在前世就已经写好,今生不过是按照剧本情节演出而已。比如李四的前世叫张三,张三在那一世造作了善业与恶业,成为善恶业种子而存在如来藏当中,由今生李四来承受的一切,包括财富、地位、婚姻、寿命、健康等,于是人们称其为“命中注定”。如果某人今生是屠户,造作了很多杀业,这个恶种就一定会被记录到如来藏当中,决定了他未来世不可能长寿;如果某人喜欢布施,这个善种也会被记录在如来藏当中,来世容易与佛法相应,生活会很富足。“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就是这个理。
既然是“命中注定”,那就是说命运无法改变了吗?不然!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今生的所作所为而改变,所以我们才会修学大乘了义佛法,积极地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听天由命,傻傻等待命运的裁决。命由心生,一切都可以改变,一切正在改变,不是往好就是往坏,所以古人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3平时工作很忙,每天没时间念佛怎么办?
锅洗碗的时候可以忆佛、念佛,开会吃饭的时候也可以,人多的地方不便念佛那就默默忆佛,谁也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很适合现代人,甚至于上卫生间或洗澡时都可以忆佛。总之,除了必须用心的事情,其余工作都是碍不着忆佛念佛,而且一面工作~面忆佛,能使杂念不生,心志专一,头脑清醒,工作会做得更好。念佛本来就该在行、住、坐、卧中,这样才能成就。
商界流行供财神,可我入了佛门,如果不供奉会不会影响生意?
既是已入佛门,你就知道今生的财富来自前世的善业,不是拜神灵所赐。财神等是天道或鬼道的众生,他们都有神通,也很清楚要遵照因果行事,岂能因为你而损害自己利益?电视上常看到黑社会都供财神,难道财神明知你命中没这个财,却因为你每天一柱高香就去破坏因果“挪用”一些钱财给你吗?想一想,当初自己为什么要供奉财神?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中对财物的贪求。现在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还会去供财神吗?老百姓都懂:命里没有莫强求。学周易的人讲“命中没大财,来财反招灾”。相反,一个人通过学佛,无意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反倒增加了财富,为什么?因为你的福报大了,所以自然“命财增长”(《优婆塞戒经》)。当然,如果家人不信佛,却又喜欢财神那就不妨随缘吧。
什么是佛家的财富观?
从表面来看,钱财是今生的努力所得之果。可是看看周围,那些没钱的人也很努力啊,甚至比有钱人还要辛苦,为什么他们不是有钱人呢?原因在于今生的财富乃是过去世所积之功德在今生的异熟果报。过去世乐于布施、善于慈济、广植福德、供养诸佛······都可以增加来世的财富。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富人,越是有钱的人越乐于布施,身边的朋友圈子越广、善缘越多,这是他过去世的习气遗传至今。如果某人过去世悭贪,不行布施、不善结缘,虽然今生得到人身却是贫穷下贱,求财不得。明白了这个理就知道,原来今生能赚到的钱都是有数的--由您往世所造善、恶业而来。所以您今生势必会在某个机缘下去做某份工作、结识某个人、做某种生意,就算刻意躲着走,这些机缘福报仍然早晚会找到您。既如此,又何必执着那些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呢?只需努力做好眼前事,该来的早晚会来,不该来的求也求不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
生作者是”,未来的您是否依然富贵,取决于您今生是否依然乐于布施。对于佛弟子来说,“财”够用就好,无须耗尽一生光阴,为什么《佛说四十二章经》曰“富贵学佛难”?古诗云“世人爱金银,我爱霎那静,钱多乱人心,静悟真佛性”。
有了财富和地位就没有烦恼了吗?
前一段时间搜狐掌门人张朝阳闭关两年后复出,他坦白承认,在闭关前,他精神上常常处于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恐惧之,事业篇中。这个国内知名的有钱人得出结论说:“我什么都有,但却活的这么痛苦。以前我曾经认为,越有钱越有名气就越幸福。但是经过这两年的闭关思索,我认为财富的多少跟幸福没关系。”你可能会说:他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每天为房租而烦心,为温饱而烦心,为子女的教育而烦心,要是这些后顾之忧都没有了,我还有什么好烦心的?可以肯定地回答你:还会有的。即使你一切物质欲望都得到满足,你依然还会烦心,因为我们生在这个欲界就注定我们有永无止境的贪求,欲壑没有填满就永不满足,而恰恰欲壑是无法填满的。天呀,那我们不是永远生活在痛苦与烦恼中吗?那该怎么办?远财富、远离地位?找个地方躲起来?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因为这一世你躲得开,下一世还是要面对这些烦恼,要想彻底摆脱烦恼,唯有从根本上找原因。佛在《阿含经》中告诉我们,烦恼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五蕴身心”,所以才会有各种烦恼。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炽盛苦,哪一种苦都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烦恼,问题是我们的身体真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真实吗?每一
秒钟都有50万个细胞死亡,每一秒钟所有器官都在变异衰老,那么请问,哪一秒钟的身体才是真正的你?对待某件事物或者某个人,以前你还很喜欢或讨厌,以后又不喜欢或不讨厌了,那么哪个想法才是真正的你?生命就是这样的无常、苦、空、无我,只有那个永不变异的如来藏才是真实常住法,只有通达世出世间的解脱智慧才能让自己真正远离烦恼。
人活着要有人生目标对吗?
当然,人活着一定要有目标,可这“人生目标”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或求财富丰足、或求声名远扬、或求地位显赫······求财富的人,挣到了10万还要为挣50万而奋斗,即使挣到了千万,看到自己比不上人家上亿身家还是烦恼。求财的如此,求名的、求地位的何尝不是如此,临到老了对这一切都看淡了,又转求健康长寿。到最后发现原来自己所求的一切都是空的,一样带不走。
“人生目标”如果仅仅是为自己,即便目标再大生命意义也很渺小。
“人生目标”如果是为利益大众,即便目标再小生命意义也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