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问~学佛篇+健康篇

一凡 朗读
2021-08-23

微信图片_20210823192714.png


学佛篇
学佛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若想知道学佛的好处,何不先明白人生?就我们人类来说吧。我们一生下来,八苦如影随形。亲人不能相随白头,仇人怨家偏偏不休,天然的灾害,意外的祸患,任你有钱有势,灾祸无法摆脱。即使可以一生平安,却做不到不病不老,更不能带走你的所爱。今生很短,一晃就过;来世很长,无量无际,学佛能让我们不堕恶道。虽然你和大家一样生活,可你能摆脱烦恼,活个明白;超脱生死,利益他人,活出生命价值,走向光明未来,这便是学佛的好处。

学佛要有真实的解脱受用,要能产生智慧,否则就是把佛经倒背如流也没用,更不是什么心灵寄托和向其他人炫耀的资本。如果一个人学佛多年,除了嘴巴功夫其他一点没变,该发火时发火,该贪心时贪心,脾气不改,习气依然,那就说明他(她)所学的有问题,方法有问题,应该自我反省:我学的是真实的佛法吗?我是不是跟错人了?是对眼前师父情执重要,还是自己法身慧命重要?
2佛教与宗教的区别在哪里?

佛教与宗教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简单地概括如下:

A、宗教属于精神寄托,与信仰有关,与智慧无关。世上大凡宗教都不喜欢信众问为什么,不鼓励深入思维,只要傻傻相信就好,就像那些人体炸弹。佛门与此相反,注重智慧,反对迷信,要求“智信”。从踏入佛门直到成佛的五十二个阶位,所有佛子都要脚踏实地一一实证。小乘声闻十智,缘觉十二因缘智,大乘菩萨道则要取证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成佛后具足一切种智。三乘菩提涵盖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和世出世间法,智慧深广似海。

B、宗教都有排他性,佛教却没有。为啥?因为如来藏学说是佛法的核心,而如来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金刚经》),既然无我,何来有他?即无他,何来“排他”?所以佛家胸怀广大包容万物,甚至就连那些一心要灭掉佛教的人也都一概视作有缘众生,不知哪个宗教能做到?

C、宗教有“我”,佛门无“我”。心里有这个我,世人才有种种喜好厌恶,才会排斥异已强调自我。佛门既不认为意识是我,也不认为色身是我,二者都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世间匆匆过客。世间万物,包括生命都在分分秒秒变化之中,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永远存在的实体之“我”。而承载我们世世轮回的如来藏却丝毫没有自我意识。无论是谁,只要心中没有了“我”这个认知存在,就不会把这个虚幻之“我”置于任何人之上,不会有种族,学佛篇偏见和深仇大恨。既然无我,何来我所?所以他也不会将我所的名誉、地位、财产、相貌等当做傲视他人的本钱。

D、宗教有偶像,佛门无偶像。一切偶像都是人为意识产物,都是缘起性空所以虚幻而不足信的。宗教认为世间万物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创造出来,所以人们都要无条件顺从主的意志。而释迦牟尼只是把原本存在的生命真相告知众生,不认为自己能创造出任何生命。所以佛经中有“三不能”之说,佛陀了知一切世间因果却不能改变众生已经形成的因果业力。唯有宗教才够胆宣称自己全知全能,尽管其既不知自己生从何来,亦不知去往何处,不知真我何在。

E、宗教以善为本,以死后升天为目的,佛门认为行善不是终极目的。万法无常,包括行善所得果报在内,升天享福也是生灭法,天福享尽后照样会下堕恶道中。佛法分为小乘解脱道和大乘菩萨道,只为那些具有善根、福报、因缘等条件具足的有缘人而存在,再过八千年就将湮灭于历史长河中,直到下一个佛世出现,谁赶上算谁的,就像末班车。

F、宗教不出三界,没有解脱,永处轮回,佛门则能让人身心解脱,得大自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为世间种种不正确理论所迷惑。如理如法,身心自在,无论是小乘解脱道还是大乘解脱道,都有真实的解脱受用。

G、宗教是相对存在,不是永恒不变真理。世上一切宗教都来自人的意识心,意识心有生有灭,宗教也同样存在于一时,属于生灭法。随着时光推移一切都会改变,昨天的真理今天成了憀论,所以不经推敲,称不上是真实法。佛学述说的生命实相-如来藏,不生不灭,成佛后称大圆镜智,意思是就像镜子一样真实反映大千世界,与实证科学精神完全一致,真实第一,讲究实证,容不得半点虚假。佛家把讲假话叫做妄语,违反者则是犯戒(未受戒者则属造恶业)。

H、佛门讲因果,宗教不承认因果。因果律是大千世界的客观存在,无论承不承认祂,一切与因果叫劲的人,最后发现全是徒劳,其实是在和自己较劲。

I、佛家平等一如,宗教不平等。因为任何宗教都只能有一个“老大”,不允许出现第二个,所有人只能无条件臣服于他。仅此一条,就决定了世上一切宗教都不可能平等。佛门却是众生平等,希望一切众生最后都能成佛。所有的生命(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甚至就连臭虫蚂蚁在无数轮回中都有成佛的可能。因为每个生命的本质-如来藏--都是一样的,体性一如而无贵贱之分。中国古德称其为“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区别只是其中含藏的因果种子不同而已。体性平等,果报平等,不会因为你是乞丐就小瞧你,也不会因为你是帝王或法师就隐覆你的恶
业,照样“时候一到,一切就报”。这一平等观非但宗教无法比拟,任何人类文化难以望其项背(那些西方人权至上者又如,学佛篇何?)。宗教中,主的面前一切生命都显得卑微,所以信徒习惯自称“你忠实的奴仆”。佛门没有主宰,天下佛弟子以佛为师,相互之间以师父、弟子相称。宗教把不信他的人一律打入异教徒而要受惩罚,这正是包括巴以战争已经打了多年而且将继续打下去的根本原因。佛教平等观内容很广,这里只简单说明。

J、宗教“二世论”,佛家“三世论”。因为宗教认为一切生命都是造物主原创,所以不存在前世,而佛门不承认有个造物主,认为一切生命处在永远不停地轮回过程中,所以自然都会有前世、今世、来世,就像谁都承认有过去、现在、将来一个理。没有过去,哪来现在?没有现在,哪有将来?这么简单的道理偏偏有人就是不愿承认,你说怪不怪?

其他区别还有许多,这里只是略说。话又说回,站在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宗教有其合理性,因为抑恶扬善,教化人心的宗教关怀是其他任何文化无法替代。所以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在唯利是图的市场经济中更显其存在价值。在西方生活过的人都清楚,少了宗教这一环资本主义绝不可能会有今日。

什么是表象佛法?什么是了义佛法?

表相佛法唯重表相,不重实质,心向外放。以为念经、放生、烧香磕头、行善、供养师父就是学佛,注重形式,不去探讨佛法的真实内涵,更不求实证。崇拜名师,喜欢法会,乃至几十年下来依然是门外汉,故尔有: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得不到佛法真实受用。贪瞋痴慢疑,一样都不离,还有可能无意中造下种种恶业而不自知。了义佛法是心法,不看表面,心往内收,注重实修实证,讲究亲身体验。依止于世间万法的实相,按照佛陀三乘菩提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信、解、行、证,沿着大乘佛法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亲证,在世间广行菩萨道。二者虽说都在学佛,但是有真有假,路殊果异,就看学人眼力、因缘如何。

难道念佛专为死后打算,活着的时候一点好处也没有吗?念佛人在活着的时候同样好处多多,至少能够减少对五欲一一财、色、名、食、睡的贪着,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上的三业,不去造作十恶业,这样就不会违背世间的法律受到制裁,从
而一生平安。同样,因为念佛而使得习气转轻,不再像以前那样爱生气发火,烦恼就会相应地减少,就不会造成家庭纠纷。这只是一些现实利益,如果福德因缘具足,还能在善知识的引导之下,由有相念佛契入无相念佛,然后体究念佛直至证得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得入无门之门。

信佛都有哪些不同层次?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第一,这个人不信佛,第二,这个人对有西方极乐世界持怀疑态度。

所谓信,分为迷信,仰信,解信,证信。迷信,就是分不清什么是神什么是佛,反正见到庙就拜。因为他信因果,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就是迷信。仰信是对于我们不知道的道理我们不会无知地去否定他,因为我们相信佛是有大智慧的,从而升起崇仰之心。解信,就是我们开始听闻佛法的道理,从而了解如何修行解脱,如何修行能成佛。比如了解到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来藏,能变现出我们的五蕴身和山河大地,那依于这个道理,极乐世界也自然是真实存在的。证信,就是把佛法实证出来,比如既然说有如来藏,那我就要亲身验证祂的存在。

接下来我们就得要了解如何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要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如果你不信有西方极乐世界,那你就不会发起往生西方的愿,没有这个愿,你就不会累积往生西方所需的福德资粮,那么你就不会往生西方。

念佛在生活中能有什么好处?

活在宁静、安详、开心、自在的状态里,就是念佛最大的好处。有些大老板虽然拥有巨额财富,却依然不快乐,幸福的多少其实与拥有多少无关。烦恼的原因则是期待的永远比拥有的更多,佛称之为贪。入佛之人清净自在,缘到则随,过去不追,对于世间名利不贪不求。这种自在不依赖任何外物,外人难以体会。就事业而言,修佛的人由于万念归一,意识思维集中专一,智慧显现,因此,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常人,人生百问之上。就生活来说,因为深信因果,不去作恶,所以内心无忧无悔,心安理得,精神舒畅愉快,生活质量高。

精神境界中,修佛之人由于了悟真相,修习禅定功夫,所得“法乐”绝非声色、娱乐之粗浅之乐所能比拟。信仰佛法僧三宝但却遭他人诋毁轻视,我应当怎么办?
这种情况在初机学人中相当普遍,原因是初学者对于如何处理学佛与生活的关系拿捏不好尺度。受人委屈却无瞋心,用善意和智慧化解一切纠纷,不但爱你所爱之人,还能宽容爱护那些与你对立甚至伤害过你的人。为什么菩萨能够这样?因为他(她)相信因果,知道人家绝不会无缘无故伤害你,一定是前有其因后必有果,定是你有不对的地方或者上辈子把人家怎么了才会有今日。以大乘无我观的心量广行菩萨道,世间一切羞辱自然不在话下。

《金刚经》言“是人先世恶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恶业即为消灭”。如果有人信仰佛法三宝却被世人轻贱欺辱,那是因为他往世所造罪业原本应当受报堕于恶道,而今世以此功德换来重业轻报,先世罪业即当灭除,未来成就无上菩提。这实在是很划算的事,人家送福给你,焉有难过之理?

佛教的道理很深,能简单的介绍一下吗?佛法有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诸法无我就是要断我见。你的名字是你吗?其实不是,它只是一个代号:你的身体是你吗?你死了身体就不在了,所以你的身体也不是你。真正的你是本自存在的、永恒的,从来不曾生过,也永远不会灭掉。你的色身灭了(死了),真正的你和意根(意根又名第七识或末那识)就会去到下一世,您可参看《经》、《大方等如来藏经》、《佛说不增不减经》。这个如来藏(真我)不生不灭,能出生一切法,虽然无形无相,我们却能通过佛法的修习而亲身验证它的真实存在,禅宗叫做明心开悟。佛法揭示了生命的实相,如果你能够依据佛陀的教导,实证生命的实相,知道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把生命是怎么回事都清楚了,对于世间一切也就没什么好恐惧的了。就像《心经》所言“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经常出现一些感应该怎么办?很多人都误以为感应、神通就代表某个人修得不错。其实对于初学人来说,最忌讳一心求感应和神通。由于前世因缘,佛菩萨有时会示现一些境界给个别人,目的是为了能让他产生学佛信心,但如果经常遇到,不是鬼神是什么?如果心中贪求感应,势必会与鬼神相应,被鬼神附体而不知,忽然莫名其妙地预知周围一些事,于是被人崇拜,久而久之就会留恋其中而无法自拔,最后进了精神病医院。所以说,学佛人要自觉远离对感应和神通的追求。想想佛是怎么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金刚经》
佛法的咒是佛菩萨为了护持佛子不受天魔外道的干扰而说。末法时期,有很多的伪经和伪咒渗透到佛法中,甚至有一些邪法扣上佛法的帽子广为流传。持咒一定要选择真正的佛咒如大悲咒、楞严咒等,对于那些自己一时无法判断的咒语,还是远离为好,以免后患无穷!

常听人说人的生死是阎王掌管的,难道佛也管这些事吗?每一个生命的生死,不但玉皇大帝和阎王管不着,就是佛菩萨也管不着,说到底只有自己才能决定。善者寿昌,恶者寿短。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你今生的行为合乎人的道理,那么你来生就还是个人;你今生的行为和天道相似,那么来生就能升天。其他各道都是这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你种的是豆,它不会长成瓜,同样的道理,你种的是人的因,自然你就不会生为畜生,除非你是菩萨,发大愿要去救度畜生道的众生。

入了佛门怎样使自己不走错路?

首先当发菩提心,以无所得的心态,心心念念救护众生。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就是行菩萨道之心,不走小乘自了汉的路子。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声闻、缘觉因为解脱智慧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舍寿时言: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当下入无余涅槃。但对于无始无明却一无所知,如来藏中染污种子无法去除,对于生命的实相也无法亲证,这就是阿罗汉与佛的主要区别。所以只能说是方便解脱,不是究竟解脱。并且因为入了无余涅槃就不再有来世的五蕴色身,所以既不能弘法利生,也不能进一步修学佛法,对自己、对他人、对佛法三无益,是故佛称其为“焦芽败种”。除非他回小向大,先证得如来藏真心,依般若智慧修证佛菩提道,证得涅槃本际却不入无余涅槃,最终获得究竟解脱。这是大乘解脱道与二乘解脱道的区别所在。所以《优婆塞戒经》中佛说菩萨有般若也有波罗蜜,阿罗汉没有般若也没有波罗蜜。大乘菩萨亲证五蕴出生之根源-第八识如来藏,不但能像阿罗汉一样现观五蕴的缘起性空,断除一念无明烦恼障,还由于证得如来藏从而打破无始无明所知障,依大乘无我观,将我见、我执、三界的贪爱一一断除,不畏生死,常住世间,自利利他,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转变七转识心行,广积福德,地地增上,最终成就究竟佛果。这是菩萨道的修证内容,也是成佛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邪教经常披着佛教的外衣?拉大旗,做虎皮,包装自己吓唬别人(鲁迅),这是世界上一切附佛外道的贯用伎俩。例如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毗卢教、
糠禅、香会、罗相教、闻香教、斋教、黄天教、圆顿教、青莲教、真空教。近代的同善社、先天教、灯花教、归根教、一贯道、法轮功等,古往今来,盖莫如此。凡是心有图谋者无不看中两千年来中国民众心目中普遍存在的佛教情结,打着佛教旗号不但具有欺骗性,还能轻易获得大众的供养,否则怎能将众多有文化的佛学爱好者骗上贼船?

近年来,邪教势力猖獗,许多人上当受骗,政府部门一再出台打击邪教维护社会安定的法规,而了义佛法在一些地方甚至没有话语权。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欲扫除伪科学必须普及科学,要破除邪说则须弘扬佛门正法。仅仅依靠行政手段远远不够,唯有使广大人民通过比较,明白佛法与邪教的区别何在,方能化被动为主动,彻底孤立少数邪教分子,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怎样认清混入佛教界的邪教势力?首先要铭记佛陀的教诲:依法不依人。不要被名师情节迷住自己的双眼,除了深入经藏外,还要衡量对方于佛法的理解程度。如果他连如何断我见都说不清,可见还是一个门外汉,不值得去皈依,搭上自己一辈子的慧命。邪教虽有严密的组织、恫吓信徒的教义、用诸多的佛教名称作为表面包装,却对佛学教义一窍不通。鼓吹迷信,假装神通,宣扬地球末日论,对于科学和国家法律怀有敌视,吃肉喝酒,背离佛门戒律,一门心思在钱财和女色上下功夫,喜欢装神扮鬼吓唬弟子。如果一个“师父”对女弟子甜言蜜语说:“我与你前世有缘。。。。”,这时可就要千万小心了,此类货色无论名气,学佛高再大,对任何人都是一个陷阱,在任何地方都是隐患。有人担心打击邪教会影响社会和谐,恰恰相反,邪教非但与正统佛教为敌,还与十三亿中国人为敌。他们的存在是社会动乱之源,去掉这些毒瘤才能换来佛教界和全社会的和谐,才能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和海外声誉。当年法轮功人数不少,为什么一夜之间树倒猢狲散?因为他们的外衣被剥去了。同理,打击了法轮功难道影响了社会和谐吗?自古正邪不两立,邪盛正必衰,只有破字当头,才能立在其中。况且我们反对的是邪教的组织和教义,对于上当的信众则是全力挽救,因为他们也是有缘众生。当今进入网络时代,QQ、短信、微博、微信等都是我们弘法利生破邪显正的好平台,就看佛友们的菩萨发心和智慧方法了。

什么是菩萨?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陀的简称,照原来的意思翻译,就是觉悟的众生,是未成之佛。因为众生不觉,菩萨就将他们觉悟到的道理来教化众生,觉悟众生。菩萨慈悲心切,生生世世效法诸佛,在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中努力精进,最后成就佛道。所以诸佛在成佛之前都是要广行菩萨道,没有一尊佛是不经菩萨道的修行而即身成佛的。如果用学校来比方,佛是校长,菩萨是教员,学生恭敬师长理所当然。

涅槃是什么意思?

涅槃有四种: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自性清净涅槃和无住处涅槃。有余涅槃粗浅地讲,就是指阿罗汉、辟支佛除尽了烦恼,还没有舍寿时称为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是阿罗汉、辟支佛舍寿后入于不生不灭、永恒、宁静的境界,也就是如来藏独处的境界。自性清净涅槃就是我们众生都本有的如来藏,祂始终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应,始终处于清静涅槃的境界;无住处涅槃是佛地境界,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二乘修行人的目标就是入无余涅槃,从轮回之苦中解脱出来。菩萨则不入涅槃,生生世世受生于六道中去度化众生,修习般若智慧,直至成就佛地的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境界。

为什么说“无心论”说法不正确?有人说“把意识心舍掉,六根就自然清净了”,“不要去分别,没有分别心就不会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等等·····诸如
此类的说法在许多佛友中都能听到。为什么学佛多年还会出现这样的糊涂认识?除了被人误导之外,还有就是对于“识”的认识不清。

舍去识的功用,学佛就成了空谈。从理上说,有根则必有识。意识是意根触法尘而生,根与识互相依存,根在识在,根灭识亡。即便在一念不生的四禅定中,息脉俱断不触五尘,你的识依然存在,依然是在想阴之中,何以见得?请听佛如何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楞严经》)。,人生百门

有爱心就是学佛吗?

有人说:我只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好了,干嘛要学佛?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准则,宗教也一样教人有爱心、做善事。但如果对于因果律不甚了解,做事的时候就可能违背初衷,反而是在造业伤害众生。比如普天下父母都爱自己子女,可是爱的方式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一样。就像那位著名歌星的儿子,骨子里聪明善良,好端端的一块料,却毁于父母的百般溺爱之下。佛所开示的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行、正治、正命、正念、正定,是做一个好人的基础,也是佛门中人为人处事的尺度。

以正确的知见为前导,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仁、义、礼、智、信,佛法赞成这些人天善法,同时更注重因果,注重方法,注重智慧。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众生是指六道里的所有生命体吧?包括微生物、植物么?包括太阳、月亮、石头等物质么?佛教里常说的六道众生是讲三恶道与三善道中的一切众生。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罗,三恶道是畜生、饿鬼、地狱,统称为六道。这些之所以被叫做众生,是因为他们身内都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只是由于业力,而不停的在六道之中流转生死罢了。,学伟富

佛在《契经》中开示:“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世间,同于涅槃”。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无论诸佛还是微生物,每一个众生身内都有这个本来清净的如来藏,所以才可被称为众生。而植物、太阳、月亮、石头等物质,均是是众生共业所成就的外尘境,并无如来藏所执持,所以不是众生。

如果发现自己的师父不如法怎么办?

很简单,另换高明就是。因为佛说依法不依人是我们学佛人的基本原则。末法时期众生的弊病之一就是名师情节,无论这位“名”师把佛法如何的扭曲,甚至将邪法挂上佛法的招牌来蒙蔽众生贪取供养,弟子们仍然犹豫不决。要不都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呢。

佛法说为人师者要满足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他必定修学正法、明白佛陀所讲真实义理,必须是悟道者,是过来人。因为这不像学校的老师,就算他讲错了,最多也不过就是让人少学一些文化知识。可是佛法上的老师,一旦偏离了佛陀的本意,就会断送许多人无量世慧命。例如将《金刚经》、《心经》讲成缘起性空,或将一念不生的意识心当成是真心如来藏,更有甚者,将外道邪法引入佛教中来毒害弟子,谋财贪色。这样子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就具备了邪见。

佛在《佛藏经》中明示:位居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邪见既障碍自己道业又误导他人,这个习气种子还会被,人生百问种到如来藏当中带往来世,未来世定会依业受报。即便在三恶道受苦无量后,再次来到人间时,依旧是无法信受正法。“师父下地狱,弟子跟着去”,末法时期这种情况绝非少见。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明师难求,如果有幸遇到,那是你多生的造化。

什么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时代?

宇宙万法随业力而运转,佛法也一样随众生业力、因缘而有生灭。据佛经记载,释迦佛的法运是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从佛法原理上讲,这种划分是根据众生共业、众生心念的特征而划分,所以是相对的。正法时期也有末法众生,甚至在佛讲经现场都能当场退席。末法时照样有正法弟子能够悟佛知见,依教而行,广行菩萨道,弘扬了义佛法。

有人说,在末法时代的众生,即使有修也无所证。也有人说,在末法时代不可能有人开悟,只有单修某种法门才能成就,若修其它法门,则离道愈远。让大众不免无所适从甚至感到悲观。我们不妨从正法、像法与末法的定义-以众生发心学佛的
因缘与其所修学之法门,来分辨何为正法、像法与末法,这样我们才会做出理智地选择。

正法时期--正法为释迦牟尼佛出世到涅槃后一千年。特征,学佛筋是修道证果者很多,佛法坚固、纯正,众生善根福德深厚,功利思想较为淡薄,对一切善法易生出信解和信心。比如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代也是中国夜不掩户,路遗不拾的时候,那时候社会风气较好。

像法时期-像即佛像,是以佛像、佛经等来表正法(相似于正法)。人们根基较为纯正,修道证果者相对较多,但佛法已经慢慢开始分化、流变。时间也为一千年。

末法时期-教法从衰微到灭亡时期。佛法分化、流变渐渐会变得严重,社会风气不好,信外道、邪师传法的人多于信正法的人。很多人喜欢谈感应,希望佛、菩萨多给自己一些甜头,不用心于如何断除我见、我慢,努力于自我肯定与增长。虽然“法会”很多,却是有“会”而无“法”。时间为一万年。据经书记载,我们这个世界在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和未来星宿劫三大劫中各有一千尊佛成就。每当一尊佛入灭后,要经历相当漫长的岁月另一尊佛才会出现于世。据《现在贤劫千佛名
经》记载,我们现在这一劫叫做贤劫,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出世的第四尊佛,而后贤劫的第五尊佛弥勒佛才会出现于世。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说:“如是处兜率陀天,昼夜恒说此法,度诸天子,阎浮提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于阎浮提。”这里的阎浮提,指的就是指我们地球人居住的空间。“亿”是古代的计数单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千万,因而“五十六亿万岁”相当于现在的五亿六千万年,并非如李洪志冒充弥勒化身,胡说的是什么“另外空间”的时间。至于那些鼓吹末日论的X空法师和某大法王之流,结果无不落个预言破灭丢人现眼的下场。从历史上看,凡是宣扬地球末日者,统统都是外道邪说的自编自演,无非想浑水摸鱼兜售私货,这一点请大家切记。在下一尊弥勒佛化现之前,地球一定安然无虑!末法时期,切不可信那些自称为佛菩萨转世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名气。再看佛是怎样预言末法时期现象。“舍利弗,如来在世三宝一昧,我灭度后分为五部。舍利弗,恶魔于今犹尚隐身,佐助调达,破我法僧,如来大智现在世故,弊魔不能成其大恶。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为说邪法。”《佛藏经》

时间和空间是需有参照物的相对概念,在我们看来,释迦牟尼佛已涅槃两千多年了,而在另一些空间的生命看来不过几个月或几天。对于业障较轻、乐于精进修学的众生,永远都处在正法的当下。明心开悟的同时,就证得四种涅槃之一的自性清净涅槃,随时随处可以看到如来法身的“现身说法”。因此,李洪志说现在是末法末劫的最后时期纯属信口开河,还说释迦牟尼涅槃太久了,他的法已度不了人,这既是对佛学的无知,也是为了推出他自己所做的铺垫。

三乘佛法中,小乘佛法以四念处、五停心现观五蕴十八界之,学佛篇我们只有通过善于分别的意识心熏闻佛法,才能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见,然后在定慧的基础上,依意识心的“一念相应”而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从而踏入无门之门,真正成为内门佛弟子。这时回过头一看,原来识和根是这样亲密无间和合运作的,原来这才是不二法门。如果走上一念不生的岔道,就是八万大劫也不得其门而入,永远是个佛法的门外汉。就像佛在《楞严经》中严厉批评的那样“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能觉,枉入诸趣。”(《楞严经》)。

《坛经》说的“不识自心,学法无益”是同一个意思,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真心和妄心何在,修学佛法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我们学佛的目的就在于转识成智,到了佛地就更不能舍识,因为弘法利生少不了它。第八识阿赖耶识成为大圆镜智,第七识末那识成就平等性智,第六识意识成就妙观察智,前五识为成所做智,如果把识统统舍去,岂不成了榆木疙瘩?如何成就佛菩提果?如何自受用、他受用?虚妄,从而断除我见为入门。四念处就是体观我们的身心,是无常、非乐、不净、无我,虚伪幻化,因而产生厌离心。大乘佛法国
则以亲证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为入门,然后转依此心进入般若之总门行菩萨道为主修。《金刚经》所指的空性如来藏“般若波罗蜜多”,一切诸佛皆由此出,这是一切生命的的本来面目。缘起性空只是世俗谛,依胜义谛而有,反映大千世界的客观规律。末法时代仅是刚开个头,还有八千年,何况末法一万年是指众生的共业所致,共业中还有个业、别业,因果可变,诸行无常,法由心生,路在脚下,一切都事在人为。只要佛子如理如法,利益众生,维护正法,那就处于正法时期。否则,即便生在佛世的正法时代,若不肯如法修行,反而附和外道,则是自处末法自我淘
汰。因此,一个人的法运如何,与时代的关联并不直接,全在于自己的心。

如何理解佛法的“入世”和“出世”?

一般人觉得学佛似乎是消极的,走的是“出世”的路,是不是如此呢?事实上,学佛人的根器不同,小乘学人的确会有厌世情节。因为对于他而言,这个世界苦多乐少,在未来还有那么多的苦痛要去重新面对,太可怕了!于是一心所求要赶快离开这个世间,证得了阿罗汉果,最终入无余涅槃,永不出生三界中,成为其最高理想,所以他们难免给人造成消极遁世的印象。

大乘佛教则不然,具有菩萨性的人与生俱来乐于助人。他们虽然也知道这个世界是苦乐参半,相信未来世会有痛苦,但是他总有一份悲心,帮助他人才会快乐。所以常会想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真实理。他没有丝毫厌世情节,友善地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被人侮辱也不气馁,反而从中找到自己不如法的地方从而改过,消除累世的不良习气,亲证自己清净无染的真心如来藏并转依祂。一个行菩萨道的人,在世间活的很积极、很阳光、很自在,在步步走向身心解脱彼岸的同时,不忘担起如来这份大家业,在积极入世的同时又有出世的功德受用。

《灶王经》可以念吗?

《灶王经》、《太阳经》、《太阴经》、《血盆经》、《寿生经》、《眼光经》、《妙沙经》、《观音救苦经》和《高王经》以及各种宝卷、五部六册等书,都是近代文人编造杜撰的伪经,以为前面加上“如是我闻”就成了佛经,哪有这个道理?佛明明没有说过,却非要说是佛说,岂不等于谤佛?今人心态浮躁,不愿深入经藏,却又贪取功德,所以才会上当受骗。若想不上当,唯有静下心来,阅读了义佛经,增长正知正见,锻炼自己的择法眼。自古以来的野心家们看中佛教的广泛
影响,或披上佛教外衣或盗用佛教的名相以拉拢信众。学佛人切不可把伪经假照退认作直经,更不要传播。这些伪经的常用手法,学佛篇就是模仿佛经语言格式,搀杂个人言语拉杂而成,故多违背佛教原意。若任随其流通,甚至是助印,则犯共业,未来世一定会得到不可爱乐的异熟果报。如若无意中曾经参与,除了佛前至心忏
悔之外,还需积极参与流通佛门正法以尽全力弥补往昔过失,使那些受过自己毒害的人们得闻了义佛法。

我没有什么文化但又信佛,能教我一个容易的方法吗?净土宗比较适合那些文化不高的人,方法就是念佛菩萨名号求生诸佛净土。最具代表的是求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洪名。先是口念耳听,然后心念(默念)心听,或无相
忆念。忆佛功夫如果成就,就能行住坐卧忆佛之念相续不断,这样往生西方就有把握了。

什么是西方极乐世界?生在那里有什么好处呢?

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西方,有一个佛国世界叫做极乐世界,也叫做西方净土,学佛人祈求死后生到那里,就叫做求生西方净土。如果学人坚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并且以至诚之心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读诵净土经典,累积福德资粮,建立正确的知见,不谤大乘法,即不谤如来藏法,做到信、愿、行,就有可能实现心愿。根据《佛说阿弥陀佛经》和《观无量寿佛经》,生在那里的人都是从莲花里化生出来的,不是骨肉凡胎;他们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穿什么衣服就有什么衣服;住的是玉宇琼楼,想到什么,方去,不论多么远,这刻航能剑。不用坐车坐船;那里没有灭荒,没有疾病,没有老少,没有冷热,不会死亡,终日能听到阿弥院佛和诸菩萨说法。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苦恼,极乐世
界里连影子也找不到。

在极乐世界无忧无虑,可以安安稳稳修行,常和诸大菩萨-起听闻佛法,天福若此,夫复何求?

念佛往生的人多吗?后人又是如何知道他们往生极乐世界呢?根据《净土圣贤录》和《往生传》等书记载,古往今来往生的事实很多,并且描述了往生时种种的瑞相。大凡念佛的人到了临终之时,往往会“预知时至”,知道自己往生的日期,预先沐浴更衣和亲友们从容话别。到临终的时候,没有痛苦面西端坐,合掌念佛,常能看见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来迎接,于是含笑而去。有时候在身边的人还能听见隐隐传来天籁之音,或闻到奇异香气,往生之人则身体柔软而无僵硬等等。凡是出现以上种种,我们就可以判断已经往生。

为什么我会在诵经时落泪?

有时一念《心经》或大悲咒、《地藏经》就会不由自主落泪,甚至泣不成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从前多生多世身在佛门,如来藏把这一幕幕记忆种子带有至今生,以至于一见到熟悉的字句就会情不自禁落泪,这在佛门四众弟子之中屡见不鲜。说明你善根深厚,但这不等于你今生道业就有把握,还需要在善知识的引导之下早日回到自己的心灵故乡,到了那一天你的喜极而泣才是真正值得庆贺的一件事。宋朝无门慧开禅师云:“若也见得他分晓,譬如十字街头撞见亲爷相似。”说的是一旦找到真心如来藏,就像大街上见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爷,祂跟我们的关系就是这样亲密无间。没有明心的人正如自幼与亲爷失散多年,因为不知道祂长相如何,就算与亲爷擦肩而过也不认得,后来经人(善知识)指点,踏遍千山万水,终于与亲爷相见,这一见之下当然要抱头痛哭一番,远方游子终于回了家。
诵经时痛哭是已经感受到“亲爷”的存在或打听到“亲爷”的下落,有即将相会前的莫名感动,接下来重要的是次第修学,直到有朝一日当面相认。

临终关护都包括哪些事项?

人到临终的最后时刻非常关键,生往何处全在于此。所以我们除了平时多积福德外,还要练就净念相继的功夫,这样关键时刻才会得力,倘若因为病痛心慌意乱,想要往生善处就靠不住了。一般的人到了临终之时,会被妻号子哭、病苦昏迷所扰,意识昏沉,所以要修习无相忆佛,意识不清醒时末那识惯性思维会起作用。

另外还需注意:

第一、在病人临终的时候,眷属家人等切不要在病人面前抹泪或唉声叹气,应该劝病人放下一切,早日投生善处,不要耽误自己死生大事。亦可在病人耳边放个念佛机日夜播放轻缓优美的佛号使他(她)不胡思乱想。

第二、提前安排清净佛友来助念,在病人跟前轮流念并开示佛法,使病人句句了然于心。人断气后七天内的助念很关键,所以助念一般连续七日或四十九日。那些以度亡为业讨要钱财的人不必去请,因为他们心不清净,与净念相违。

第三、在病人气绝后的一段时间内,切忌移动、哭泣、揩洗、换衣等事,因为病人死后七八小时之内,如来藏还不曾离开,一被触动就会感到身体苦痛,由于苦痛就生瞋心,瞋心一起易堕三涂,一生厚道却因家人的无知而去了恶处,岂不冤枉?一般人只要没有造作重罪,舍寿后转入中阴身,在这一境界中最多度过七个七天,必会见到他下一世的有缘父母而去投胎。中阴身有意识和小五通,如果此时眷属为他做广做善事如助印佛书,布施钱财,并把功德回向给他,他就会更容易往生善道,此乃后辈之大孝。

2)听说西方极乐世界有九品莲台,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以及智慧的层次分为九品往生,就是平常所说的九品莲台。最好的叫上品上生,一生西方,立刻花开见佛:这是有至诚心、深心、国向发愿心这三心具足而成就,而这三心则是以证悟如来藏,亲见自性弥陀为基础。如果能够听闻如,学佛篇来藏妙法“于第一义心不惊畏,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就能上品中生。如果皈依三宝,成就四不坏信,不毁谤大乘法,并且发起成佛的愿,就能上品下生。中品则是摄受声闻种性的人。即使造作五逆十恶,但只要他不谤大乘佛法,一心念佛求往生,阿弥陀佛一样会摄受他,下品下生,使其了却生死,脱离轮回,比在天上人间要好得不知千万倍。

如果父母想吃肉,有什么通融办法吗?

学佛人当然要以孝为先,三净肉和花斋是选择之一。三净肉是指没有亲眼看见动物临死的凄惨的景象、不是自己杀、不是为了自己而杀。一般来说,卵生的畜禽类业报要小于猪牛羊一类,因为后者与人类同是胎生。花斋是指在特定的日子才吃斋。阴历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和月底三天(廿八、廿九,三十)吃斋的叫作十斋。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和月底两天(廿九、三十)吃斋的叫作六斋。这是较普遍的两种吃斋日期,可任选一种。生活常会遇到蚊虫蚂蚁蟑螂等,如杀死它们等于杀生,不杀它我们的生活又会受到干扰,该怎么办才好呢?一个佛典故事说:有一次佛外出回来要沐浴,于是让阿难去
洗刷澡桶,阿难去了,但很快就回来对佛说:“佛呀,那个桶里有很多虫,我该怎么办?”佛说:“我是叫你去刷桶,又没叫你去杀虫。”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我们不起杀心,不是故意要杀死对方,那顶多是犯轻戒。因为杀畜生不比杀人,无心而杀,则是轻戒之轻,那就忏悔并将我们所做的功德回向给它们,希望它们能早日脱离畜生道就好了。那是不是我们生活中遇到了苍蝇、蚊子、蟑螂等就可以开杀,然后忏悔就行了呢?不是的,虽然我们没有杀心而使它们致
死,依旧会与他们结下恶缘。

为了避免这些发生:

第一,门窗上都安上纱窗,避免蚊蝇过多地飞进屋里;

第二,搞好环境卫生,不给蟑螂蚂蚁在自家的生存空间;

第三,如果不得不喷洒杀虫剂,在喷洒之前要告知他们,你们尽快离开,隔一段时间以后再喷洒,不能等它们聚集多了再喷洒。

其实不止是家里的蚊虫,在路上我们会不小心踩死蚂蚁,开车时会不小心撞死飞虫,那总不能就从此不走路,不开车了吧!所以我们守戒首先分清戒律、戒体和戒相,以及什么是道共戒,同时也不忽视任何一点小小的善行乃至善念,“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受戒之后迫于工作应酬饮酒怎么办?

饮酒戒是一种遮戒,是用来预防的戒律。对于佛弟子而言,酒精会让我们失去意志力,不小心违犯杀、盗、淫、妄的四种重戒,所以说饮酒戒要持守。犯戒与否,有三个标准来衡量:根本、方便、成已。所谓根本就是指起心动念,方便就是指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个起心动念而准备的种种手段,成已就是通过这些手段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您是迫于应酬,那么在根本和方便上就不具足,最多只有成已罪,不构成重戒,那么您只需要在佛前至诚忏悔就好,戒罪即便得灭。其次也要用智慧,比如推脱说身体原因不便饮酒等。但不可以工作需要作为想要饮酒的借口。

我喜欢禅宗,不知如何能够入门?

禅宗在中国的发展,除了原有的佛教内涵外,更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一体,集宗教、哲学、艺术、诗歌之大成,既是入佛知见的不二法门,亦为中华文明一支奇葩,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引起世人普遍关注。开始时,初祖达摩单传大乘禅法,以“四行二入”为法门,倡导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传至六祖慧能禅风大变,改单传为普传,一叶五花,蔚然大观,祖师禅成了禅门主流,风行至今。

许多人以为禅宗就是打坐修定为主,得生天界为依归,但是他们误会了。小乘佛教从断除我见、我执入手,现观五蕴空,从而断掉对世间法的贪恋,不愿在三界中继续受生。加修四禅八定的功夫,所以能在舍报时灭掉意根,中阴身即不现起,当下入无余涅磐,没有来世。尽管如此,对于法界实相仍然不知,且在无余涅磐中毫无作为。

大乘佛法涵盖小乘解脱道,通过参禅悟道,亲证真心如来藏作为入门。依大乘无我观将我见、我执一一断除,不畏生死常住世间,弘法利生,续佛慧命,此乃成佛必经之路。祖师禅、如来禅都是大乘禅法,以《金刚经》、《心经》等了义经典为指引,对学人因机施教,对症下药。上根人施以机锋,扬眉瞬目、踹踢棒喝,一句“喝茶去”让人顿见本来面目。中根者由首先建立正知见为“理入”:信受如来藏学说,明了真心妄心同在;“行入”则以忆佛法门培植动中定力,学会看话头参禅,因缘时至,善知识以公案拈提或机锋并用,以理开慧,一念相应,悟入佛心。下根人禅净圆融,念佛忆佛,持之以恒,自契本源,最后亲见自性弥陀。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教为佛身,禅为佛心,净为佛归”之说。

3“明心见性”指的是什么?明心和见性是一回事么?明心与见性不同。明心,是指通过建立正确知见,对于佛门第一义毫不怀疑,熟知如来藏的体性,不断积累自己的定力、慧力和福德资粮,通过看话头、参禅等方法,终于证得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如来藏,成为三贤位菩萨,禅宗称之为“破初参”。所谓话头,就是话的前头,在话未出之前看住它,不让它出现,但又清楚知道这个话头是什么。现在许多人不是在看话头,而是在看话尾,一直在心里重复某句话,这样终究不得力。
证悟明心以后继续进修,同时不忘护持正法积累福德,终于有一天,在善知识帮助下,用父母所生的肉眼见到佛性无处不在,这不是指一般人感应所见的那个有形像的佛,而是随时随地在万事万物上得见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这就是见性,禅门称为“破重关”。

33佛经中的三千大千世界是怎么一回事?

世界一词来自佛经,此二字不像常人以为的那么简单,“世”指的是时间,前世、今世、来世;“界”指空间,欲界、色界、无色界,加在一起才能叫做世界。今人把它简化了。大千世界是佛教对于世界结构所作的总体描述。一个大千世界是由一千个中千世界所构成,而一个中千世界,是一千个小千世界所构成,一个小千世界,是由一千个小世界所构成。因为一个大千世界函盖了大千、中千、小千这三种世界,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作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而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总共函盖了十亿个小世界,在一段时间内只有一尊佛住持,所以说佛法非常难得。

每一个小世界都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有七重金山和七重香水海环绕,还有两座铁围山,铁围山中间就是地狱的所在。这都是佛眼观察到的情形,人间的科技目前无法观测到。

请问《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里的“有为法”是什么?

“有为法”是指如来藏所出生的一切万法,包括五阴十八界。这些被出生的一切世间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影,稍事即过,瞬间幻灭,亦如露珠不能久留,处处在在都体现着无常、苦、空、无我。有为法亦是生灭法,只是暂时的存在而已。扪心自
问:色身能存活多久?房子、财产能够属于我多久?这个地球还会存在多少年?银河系可以永远不变异吗?用现在的科学语言来讲,前一秒钟的宇宙已然不是这一秒钟的宇宙了。而“无为法”则是指万法之源如来藏,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来到人间,讲法四十九年,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也就是这个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祂从来没有被出生过,也永远不会被掉,无形无相,看似无为,却又无所不为。世间的一切万法都是由祂而生,包括我们每一个六道众生的色身和山河大地。出生一切万法却又从不贪恋祂所出生的任何一个,远离一切的见闻觉知,在一切有为法中显示着祂的无为性。这就是《金刚经》四句偈的真实义理。《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何理解这个“相”?“相”指的就是五阴十八界所呈现的种种表相,皆是虚妄之法,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世间一切相都是有因有缘才能出生,缘
聚则有,缘散则灭,所以无常,既然无常所以虚妄,称之缘起性空。缘起性空的“空”与空性如来藏的“空”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五阴十八界都是无常,所以归根结底是空;后者则是如来藏无我、无人、无众生的体性,所以是空性。有人说,《金刚经》和《心经》全是在说一个“空”字,那他就是错会佛意。万法皆空没错,但出生万法的如来藏却是实有。所以佛祖提醒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莫作是念”意思是千万不要这么想,你是佛弟子,怎么还像外道那样
宣扬断灭论邪知邪见?妄心就像是大海中的波浪,真心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大
海原本平静,境风一吹才有波浪,波浪依海而有,只是海水的表面波动现象,霎那存在转瞬即无,你能说它是真实吗?没有海水就没有波浪,海水以风为缘,依缘而起波浪,既有缘起,就有缘灭。所以叫做缘起性空,因为每一个波浪的本质都是空相。世人只见波浪不见海水,以为波浪就是真实,紧紧抓住每一个浪花不愿放手,所以沉溺于生死苦海中随波逐流,永处轮回。菩萨见波浪则见大海,为度众生于生死海而不惜“蹈海”。虽然身处波涛中,但却不会把波浪当做永恒,更不会自欺欺人说“因为波浪的本质是空,所以一切都是空,大海也都不存在”。若心有所取,即住于相也住于法,否则有什么可取之处?若认为法有所得者,即是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者。若认切法空无所有,亦是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著、医显胞离不了我见。实相不落两边、非有非无非断灭。言一切法空者,以为一切法缘起性空归于空无,此即是执断灭见之外道,错会佛意,三世佛怨。

为《心经》里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指的是什么?问的好!这正是目前很多佛教界四众弟子们误解之处。很多人都觉得《心经》也好,《金刚经》也好,讲的就是一个“空”字,果真如此吗?如果佛法真的只讲一个“空”字,岂不成了断灭论?

何谓“色”?色泛指物质,更多是指我们众生的这个五阴身,这个假我。而这个如来藏,祂从未被生,恒常不灭,无论我们在哪一道,祂都一直在我们的色身中执持着我们的生命。因为祂无形无相,没有自我,所以称为空性,虽是空性,却又能生万法。如果没有祂,我们则与死尸无异、与木头无异。但祂所出生的任何一法都是有条件的暂时存在,虚而不实,所以是空相。证道后见色即见空,因为一切色法皆依空性而有,不能独立存在,故称其缘起性空。早晚都会坏灭最后终归于空,所以“色即是空”;而空性如来藏无形无相无处寻觅,唯有在其所出生的色法上寻根
溯源才能验证祂的真实存在,故曰“空即是色”。有形有相却又虚妄的色身与无形无相却又真实的空性如来藏和合运作亲蓄无间,非一非异。,一切法空无所有,亦是著找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者,医极脱离不了我见。实相不落两边、非有非无非断灭。言一切法空者,以为一切法缘起性空归于空无,此即是执断灭见之外道,错会佛意,三世佛怨。

《心经》里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指的是什么?问的好!这正是目前很多佛教界四众弟子们误解之处。很多人都觉得《心经》也好,《金刚经》也好,讲的就是一个“空”字,果真如此吗?如果佛法真的只讲一个“空”字,岂不成了断灭论?何谓“色”?色泛指物质,更多是指我们众生的这个五阴身,这个假我。而这个如来藏,祂从未被生,恒常不灭,无论我们在哪一道,祂都一直在我们的色身中执持着我们的生命。因为祂无形无相,没有自我,所以称为空性,虽是空性,却又能生万法,人如果没有祂,我们则与死尸无异、与木头无异。但祂所出生的任何一法都是有条件的暂时存在,虚而不实,所以是空相。证道后见色即见空,因为一切色法皆依空性而有,不能独立存在,故称其缘起性空。早晚都会坏灭最后终归于空,所以“色即是空”;而空性如来藏无形无相无处寻觅,唯有在其所出生的色法上寻根溯源才能验证祂的真实存在,故曰“空即是色”。有形有相却又虚妄的色身与无形无相却又真实的空性如来藏和合运作亲密无间,非一非异。

为什么人死之后意识心消失,而第七识“末那识”却依然在?

我们知道人死后意识心就消失了,来世又是一个新的意识心。但末那识不变,祂拉着如来藏去投胎,于六道轮回中又开始一段新的生命。末那识为什么这么牛?因为如来藏无我,祂却有“我”。祂是被如来藏直接所生,意识心是依五蕴色身而有,这个身体一旦坏掉,意识心就没有了载体,意识心耗能,色身要靠足够饮食供
给它能量,否则祂不肯出力。末那识不耗能,直接傍着如来藏,所以也一起跟着沾光“不生不灭”,除非像阿罗汉一样取证无余涅槃,所以祂依然属于十八界生灭法。只要有生则必有灭。意识心依赖于色身,所以色身一灭祂就跟着灭掉;末那识依赖如来藏,虽然如来藏不灭,但末那识可以自己决定灭掉,唯有真心如来藏谁也不依赖,所以永恒不灭,无始无终。

玄奘菩萨形容末那识“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意思是末那识的我执与生俱来,时刻抱住这个“我”不放,执着地透过五蕴色身体现其存在,我见、我执由此而来。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末那识的惯性思维,渐渐消除如来藏中的染污种子。我们感谢祂,因为有祂才有生命,有祂佛子才能有修有证,最后成佛的实际上是祂。成佛后的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受用无穷无尽。玄奘菩萨形容说“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了义经典中佛多次开示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
如来藏体性,作为佛子自当了知。有了末那识--意根的五遍行,我们才有可能证得这个生生世世出生“我”的生命实相-如来藏。

8为什么说《楞严经》是一部学佛人必读的了义经典?

对于每一个初学者来说,建立正确知见非常重要,“因地不真,果招馀曲”,如果一开始就学错方向,那么越是努力反倒离目标越远。

自古以来,有多少佛弟子不辞千山万水,难行能行,芒鞋踏破岭头云,为了追求实相真理,找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即使是豁出生命在所不惜。道场跑了一家又一家,法门换了一个又一个:打坐、念佛、诵经、参禅、朝山、法会,对于开悟见道的事,还是一头雾水。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只知道要用功,却不知如何修行,更不知如何证悟第八识如来藏的次第方法。不管去到哪里都只是教人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烦恼,或追求一念不生境界,学了多年,妄想还是一大堆,根本不知真心何在。

《六祖坛经》说不识自心,学法无益。佛法是心地法门,如果连心是什么也不清楚,如何能入佛门?《楞严经》通篇是在说“心”。一切有情众生同时具有真心与妄心,并非只有一个心,因为有真心与妄心的和合运作才有我们的身心世界。《楞严经》阐释了真心如来藏和佛性的内涵,如来藏的妙真如性如何出生五蕴、六根、六尘、六识,真心和妄心区别何在。众生因为不了解法界实相和万法根源,迷惑于世间幻象和种种误导,所以习惯以意识心和处处做主之心为我,以为通过学佛就能将妄心修练成真心。佛陀担心后人走入歧途,所以打预防针:“诸修行人不能得
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楞严经》)。佛为一大事因缘化现于世,告诉我们生命的秘密:在一切有情众生的色身中不仅有乖巧伶俐能够思维的妄心,更有一个不生
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心。我们的生命之所以得以延续,乃是赖有真心如来藏的执持,以是义故,佛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一语道明:“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我们用妄心证悟真心,方得以入佛门。
在家成天忙这忙那,我很想出家修行,这样是不是进步更快些?出家者,有身出家、有心出家,有二者俱足而出家,也有三者皆不俱足而出家。表象的出家一望而知,但真正的出家却是心出家!说到底,佛法是心法,不是表象世间法。“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既然万法皆由心造,心既已出家,穿或不穿袈裟又有什么区别?
般人认为披上袈裟受俱足戒,就是出家人了,但却不知这些出家人是否真有声闻戒体?如果弘传的不是佛法,而是断见、常见,乃至外道法尚不自知,自以为是,更以教人,则其戒体已然无存,只剩下僧伽外表,唬弄不知情的信众。这种人已非佛门中人,若随其剃度出家焉能有戒体?既未获得声闻戒体,等于未受声闻戒,剃发即不如法,徒有表相而无真实,岂不是成了假和尚?出了世俗的家,又没有进如来家,岂不成了无家可归?如果连佛门僧伽都不够资格,却还自以为是僧宝,大肆接受大众供养,过错就更大了。

佛在《佛藏经》中呵责此类出家众皆非释子!他们就连一碗水的供养都受不起。因此,对于那些一心出家的人,先要观察剃度师父的佛法知见和所持戒律,是否合乎佛之本怀,剃度师若不如法,则无法获得清净戒体,这种出家是真出家吗?大致而言,目前状况下要找一位真正有修有证的僧宝依止而出家绝非易事,
稍有不慎反成障道因缘。比如说剃度师不具正见,不许座下弟子出面修学了义佛法,身为弟子的你岂不是进退两难?况且,出家人不事生产,衣食医药一切仰赖他人,只怕到了那时候你就身不由己了。

佛在经中开示,凡是有人真正开悟明心,无论是否在家,都是已经出家的人了,名为胜义僧,而非表相僧或粥饭僧、破戒僧。只有胜义僧才是名副其实的人天之师,不惟能正确讲解佛法大义,还能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凡有了义佛法所在之处就是正法修学道场,就有胜义僧,无论是寺庙还是民间。

欲出家者,不妨先问自己内心:出家到底是为什么?如果离家出走逃避社会,或是想不劳而获图个清闲,那咱就不再说啥,毕竟这样的绝非少见;如果是想修学佛法,了生脱死,则应以尽快入门见道为先。到那时你有了择法眼,自然懂得如何分辨真伪,如何善待自己一生。古人曰:不悟道不进山,不破参不闭关。出家与否尚在其次,因为三宝中一切僧宝皆依法宝而建立,没有法就没有僧,名山古刹不过是旅游场所而已,还望你三思而行!

为什么《楞严经》是最先灭掉的一部佛经?

《楞严经》就像一面镜子,使得一切附佛外道原形毕露,所以他们恨之入骨。佛预见末法时期将会出现“男女双修即身成佛”一类邪说,针对其淫邪荒唐的法门,于经中预言“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成德既无陷于王难。贻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区坠。”。

有人因为入佛多年不能亲证如来藏,唯恐有失佛门大师身份而失去名闻利养,所以侮蔑如来藏学说为外道神我。日本学界一些无耻文人急于脱亚入欧,也跟着胡说什么“大乘佛教非佛说”,“《楞严经》系后人伪造”,凡此种种,说明了为什么
《楞严经》会成为最先灭掉的一本佛经。,健康篇/为什么一些人出生便有身体上的缺陷?来自两方面的原因:先天和后天,也有父母遗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却是来自先天,也就是自己前世恶业导致。《地藏经》中有一段话,倘若有人讥笑、毁谤那些皈依佛门的善男子、善女人,寿终后在地狱里受罪劫数后转到饿鬼道中受苦,一千大劫之后再转到畜生道中不停的被出生、被宰杀,然后再过一千大劫方能得到人身,即得人身也是个六根不完具的残疾人。如果想未来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今生就应如法忏悔,并发愿弘扬护持正法。平日坚持拜佛,并将功德回向给自己累世冤亲债主解怨释结,愿他们早日往生善处、修学正法、早证菩提。

2消灾、延寿是可能的吗?

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业,就会远离灾祸。比如饮酒会让意识失去理智,还可能与眷属以外的第三者发生邪淫,乃至过失伤人或杀人,譬如酒驾车祸,如此便难逃牢狱之灾和死于非命。受了三归五戒,这一切得以避免,于是消灾,延寿顺理成章。前提是信受佛法僧三宝,同时受持五戒。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受持五戒乃至菩萨戒可以得到善神的守护,远离鬼神侵扰,这是利益之一。因为有这样功德,当然就可以消灾。

延寿指的是在这一生里不会中途天折,乃至寿数延长。假如你慈心不杀害众生,自己的命根就不会无缘无故被损害,不会横死而寿终正寝。佛法本身是解脱的法,它是清净的法,是与福相应的,念佛本身会得到佛的庇护。受戒以后,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自然就不会有横死的可能。乃至于不断的植福,不去造作灾祸的因,所以消灾延寿完全可能。

3家人得了癌症该怎么办?

只要有生,就会有死;只要有业力,就会有疾病。无论科学如何进步,都不能改变这一因果规律,世上没有无病之人。有病不可怕,关键怎么对待。病由心生,还从心灭。得了大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从知道自己得了癌症那时起,就心神不宁忧心忡忡。有的人平日里拿的起放的下,但一旦知道自己的病被确诊,就立刻手足无措,心乱如麻,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这时再好的治疗也难以发挥疗效。为什么呢?心是人身五脏六腑主宰,所以叫做“心王”。就像一支军队的司令官,大敌当前,司令先没了主心骨,手下将士再用命拼杀也难打赢。所以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心一垮了,什么治疗都没用。所以说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意义就在这里。一个好的医生,在治疗病人身病的同时会更关注他的精神因素,可惜这样的大夫不多见。哪里有问题,好,给你来一刀,或者放化疗。简单倒是简单,可效果如何?只需看看中晚期病人平均术后五年存活率就知道了。一般而言,只有极少数患者适于放化疗手术,多数癌症患者其实不是因为癌症死亡,而是死于过度治疗,因为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病灶,而不能消除患癌的根本原因。首先医学界对癌症的认知出了问题,一错百错,相信最多十年之内,国人对癌症的看法和治疗方法定会改变。除了心疗之外,食疗、中医和自然疗法,忏悔、放生、打坐都管用,甚或忆佛拜佛,精神反作用于物质,如能持之以恒多数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阅读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