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问(序言+人生篇)

一凡 朗读
2021-09-04


微信图片_20210823192714.png


序言

现代人活的很无奈,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工作、家庭、子女、事业、情感、信仰······困惑一大堆,心有千千结,何处求答案?生从何来,死往哪里去?活着的目的是什么?生命的实相何在?宇宙的真实是什么?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让我们不妨从佛法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个纷纭万象的世间,打开心结,了悟生命,从中获得智慧,获得真实的人生受用。

《人生百问》像一粒种子,撒在有缘人的心田,只待因缘成熟;

《人生百问》像一缕阳光,为我们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注入正能量;

《人生百问》像一句熟悉的乡音,引导游子回到迷失已久的心灵家园;

《人生百问》像一掬清泉,浇洒在炽热的心头,让我们在梦醒时分扪心自问:我们这辈子到底是在追求什么?就像儿时伴随我们一起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人生百问》希望成为几代人漫漫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什么是幸福?

对于这个问题,每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显而易见的是:幸福属于精神范畴,物质不是决定因素,这样一来社会上普遍认为的“拥有财富就等于幸福”则成了伪命题。若想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前提是要有正确的幸福观。幸福其实与拥有多少无关,却与心境有关,由内心世界决定。而不幸福的原因则不外是人的欲求得不到满足,一般而言对于幸福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依赖于客观条件,如财富、爱情、名利、物质等等;一种则是不依赖于任何外在因素,法由心生。例如入佛之人清净自在,对于世间名利不贪求,缘到则随,顺其自然。了悟生命实相后修习禅定,弘法利生,时时处于“法乐”中,同样具有愉悦、充实的幸福感,与社会上常见的依赖于物质之欲望满足短暂之乐自不相同。相比之下,前者被动,外缘一失,幸福顿成泡影;后者主动,由自心而生,一生相伴,不依赖外在因素,除非亲身体验否则难以体会。

换句话说,幸福不能离开物质基础,但又不完全取决于物质。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多在于精神,人生篇领域,在于心态,在于价值观,人生观,生死观,对幸福的选择权完全掌握在每个人己手中。做为一名公务员,我对佛学感兴趣,请问该如何处理二者之间关系?这种情形很常见,因为前世多生亲近三宝,以至于今生一旦缘分到了,见到当年熟悉的一幕、听到熟悉的声音和字句,就立刻会有莫名的感动,任何思想教育对此无能为力。因为前世的习气种子由如来藏带至今生,所以情不自禁想去亲近,对此无须压抑自己,不如顺其自然,从了解一些佛学基本常识入手。信佛与公务并无相悖之处,反而能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因为他(她)自我意识淡薄,懂得因果,不会以权谋私,富于使命感。毛主席说过“释迦摩尼说普度众生,我们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在这点上二者是共通的”。

佛教拥护科学发展观,维护国家法律政策,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社会,身为公务员无须加入佛教团体参加法会,但以佛为师业余修学足矣。香港公务员廉洁度世界第一,这与他们多信因果不无关系。老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张爱萍等人都钟爱佛学,并不影响他们政治生涯,反倒因其人格高尚而长存后人心中,这就足以说明一切。

为何现在灾害天气频频出现?一切万法都是由如来藏所生,如来藏执持我们每一个众生,因每一方众生的共业又为我们化现出赖以生存的山河大地、宇宙万物。也就是说,自然环境与我们的“心”息息相关,佛家叫做
“身土不二”,道家称为“天人合一”。人类不择手段地不断的开发消耗地球资源,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杀、盗、淫、妄、酒,无一恶业不作。生吃活鱼、活剥动物、女体盛、小三、二奶、夜总会·····成了显示自己地位的资本;贪污、受贿、地沟油、转基因等现象已见怪不怪;为了满足人的口腹之欲,空前规模的养殖业造成前所未有的杀业······众生共业使得我们的家园大不如前,雾霾、地震、海啸、泥石流、暴雨等频繁产生,无一不是大自然在发出警示,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明白:心净则国土净,心劣则国土劣!清理大气污染,先从净化人心起,否则一切治理手段都是治标而不治本。如何战胜内心的恐惧?

其实最大的恐惧主要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无知,无论是睿智的学者,抑或是大权在握的高官,都无法回避这个现实。一般人怕死,是因为错误的认知,以为人死如灯灭,什么也不存在了,所以无法割舍家人子女和世间名利,无限留恋人生,眼看就要永远离开这一切而心如刀割。学佛人心里知道因为有“如来藏”真实存在,所以生命永无休止,即将到来的死亡不过是一段新的生命历程的开始而已,怕从何来?更由于今生欣逢佛
法而未虚度,所以死的时候心中没有一丝牵挂,如同《心经》所,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赵朴初遗言中说“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清风明月,不劳寻觅”。因为见地分明,所以对自己的将来有把握:活的时候坦然于世,死的时候潇洒自在。当今许多人缺乏对于死亡的正确观念,活的紧张不堪,所以在全社会实施老年生命教育意义重大。

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常常听到有人感叹命运不公,说老天捉弄人!明明自己对他人好却被人骗,或者辛苦一场却依然受穷,其实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果律使然。
如来藏就像是一个超级CPU,无论你想过什么、做过什么,无论是善是恶都会被自动存储其中,如来藏没有自我意识,祂不会说:“哎呀,这个我不喜欢,我不存了。”绝不会这样,祂永远都是如实的记录,然后根据善恶有报的因果律,也许在这辈子,也许下一辈子来跟你算总帐,丝毫不爽哦!它是你命运的总管,你今生承受的一切都来自于前世那个你的所作所为。想一想:人家为什么会骗我而不是骗别人?原来是因为前世的那个我曾对他撒谎;为什么人家和我分手?原来是因为前世我曾背弃别人;为什么爱人有第三者?原来是因为前世我与人有染······平等平等,一一对应。为什么你家孩子不孝顺父母?因为曾经的你也一样,这下好了,因果律把这孩子招你家来了,你怨谁?明白这一切原来都是“木匠做枷,自作自受”,这样才无怨无悔,否则只能被动地承受,永远活在烦恼之中。

所有的因来源于自己的心性,所以说运由心生。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今生及未来命运,唯有改变自己,找到了方法,难道还愁不能改变命运吗?

每到清明节我母亲都去父亲墓前烧纸钱,意思是让我爸在那个世界里依然生活富足,请问这样做管用吗?既然你相信世间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能从佛法中找到,那就应当用佛家的智慧看待世间一切事。我们知道人有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鬼道和地狱道。如果你父亲死后
生到了天道,天界一切不缺,比我们人富足百倍,当然不会需要我们的“钱财”;如果他投生在人间也收不到,有谁听说一个人睡醒一睁眼忽然看到枕头边上出现一堆纸钱?畜生道和修罗道乃至地狱道压根没有“货币流通”这一说,猪圈和地狱里有超市吗?所以自然也没这个需要;只有对那些极少数堕入鬼道者(鬼道还有许多种此不赘述)除外,问题是:莫非有人希望自己的亲人堕入鬼道中?

包括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在路边烧衣服“送寒衣”,出殡时烧纸人纸马,近年来甚至还有烧纸别墅、纸美女等,都是一些不足为道的迷信之举,悼念亲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值得商榷。què佛家反对迷信,提倡正信、正行。什么是正信?就是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在人类文化中,生命是一个不解之谜,人从哪里来?生命渊源于何处?人死如灯灭,还是有来生后世?这关系到每个人的核心利益,所以我们才会学佛。

建议你母亲在清明节时为你父亲念诵几遍《地藏经》、《金刚经》等,助印一些佛门正法书籍,这样无论你父亲投生在哪一道,他都能“收到”,因为虽然阴阳两隔,但他的如来藏还是这一个,“如来藏的不可知持受性”让他可以“感知”来自另一世界亲人的那份情意。如果亲人不幸沦落在恶道中受苦,那这样做对他来说就更加难能可贵,具体请参考《地藏经》中的描述。我明白学佛的好处,但是工作太忙,打算老了以后再学,这样行吗?

很多人都有个认识误区,以为学佛是出世间法,只有看破红尘、放下世间的一切才能去学佛法。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佛法涵盖世出世间法,是包含了世间法的,把佛法与世间法对立起来,已经不是佛法而是缺乏智慧。只要妥善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其实完全可以在工作养家之余修学佛法,再忙也能抽空看几页书吧。如果因为学佛而给自己带来困扰,只能说学的是表相佛法,没有理解佛法的真正义理。

有句古话说得好“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半少年人”,人人都知道万法无常,一切希望寄托在未来,不知能否靠得住?佛家承认“宿命论”吗?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死生有命,蓄贯在天”,意思是命运不在自己手中,只好听天由命,佛家不这样认为。站在因果律的角度,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所做的善恶业来决定。前世造因,今世结果;来世要得到什么果呢?不正是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吗?命由心生,路在脚下,一个善念都会结善果,何况广修六度万行?有人生辰八字预示他的寿命大限只有五十岁,结果吃素学佛多年后八十岁还健在,这种现象并非少见,就连大限都能改变,何况命运?何况财运?何况健康?所以说“宿命论”不可全
信,每个人的命运就在自己手中。

有钱人佛缘多,穷人衣食不足还能学佛吗?

当然可以!首先要明白因果之理,穷人之所以会受穷,是因为过去世不舍得布施、悭贪吝啬,这都被如实记录在如来藏中,今世得到贫穷的果报,如果不能纠正的话,未来世仍然会受穷,甚至会沦落到饿鬼道中挨饿。六度波罗蜜中第一度即是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与无畏施。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人来说,不一定非要财布施,只要心存慈悲,在路上拾去一块西瓜皮免得人滑跌,在车上为妇孺老弱让个座位,上船下车扶人一把,这些都属于无畏布施。或者听到福利事业、慈善团体正在募化代作宣传,广为结缘正法书籍,让更多的有缘人听到了义佛法。这些都属于法布施,不需要花费钱财,这些都会被一一记录在自己如来藏中,日积月累,未来世善业种子现行,自然可得富贵之命。

对假出家人行骗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人生篇社会上确有一些假出家人利用佛弟子的虔诚来行骗。面对这种情况,您可以善言相告:不要再继续造恶了,这种“伪作沙门、欺诳白衣”,披上僧衣、行骗敛财的果报是不堪设想的,为了区区几个小钱毁掉无量世,值吗?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否说应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修行,逃离现实学不来真正的佛法?

学佛人有两种根性:一种为二乘根性,一种为大乘根性。二乘根性的人包括了声闻与缘觉,他们对世间一切的万法无一贪爱,所以想要尽快离开永不再来,他们最大愿望就是证入无余涅槃,离开三界轮回。这种根性的小乘人的确是厌世的,想要逃离现实生活。

另一种是大乘人,他们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乐于与大众相处,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众生皆是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同事朋友,所以自度、度他,不断的与众生结善缘,与曾经结下的恶缘解怨释结,从而庄严自己的菩提路,圆满自己未来佛土。
世间虽然有种种痛苦,但也有佛法。如来藏虽然清净,但若没有我们这个五蕴色身,你就永远无法实证祂的存在,更不必说如何去染还净,修学佛法。想要觅得那个见无所见的真实心,唯有在生活中参究,随着自己的定力、慧力和福德资粮的增加,在跑、跳、冷、热、痒甚至是在惊吓中来证得,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阅读4
分享